2021年2月23日,農歷辛丑正月十二,新春喜慶團圓的氛圍還未散去,武陵康氏文化研究會利用新春時節(jié)決定召開年度工作會議,計劃就完成武陵康氏宗祠建設后將工作重心全面轉向支持古衛(wèi)國康氏文化苑建設做出部署。但是,一位把余生錢財心血都播灑在族務上的老人,再也趕不到會場了——武陵康氏文化研究會顧問康萬江在趕往參加此次會議途中遭遇車禍,被緊急送往來鳳縣醫(yī)院,后又轉院至恩施州中心醫(yī)院治療,最終長達十余天的救治也沒能挽回老人的生命,于3月4日與世長辭,享年73歲。
康萬江家住湖北省來鳳縣綠水鄉(xiāng),屬于國家級深度貧困區(qū),當?shù)卮迕裰饕揽砍鰢椒侵?、東南亞等地做苦力謀生。康萬江家里也十分貧困,兒子遠在馬來西亞打工,這次父親出車禍去世,因為境外疫情影響,也未能趕回來見上父親最后一面。
雖然家里十分貧困,但是在家族事務上,康萬江一點也不含糊,只要研究會有召喚,不管多遠多晚多累,他都是駕著自己的二手摩托趕來參會。武陵康氏宗祠一修就是4年多的時間,來鳳綠水鄉(xiāng)距離龍山縣的武陵康氏宗祠建設工地,有將近2個小時的崎嶇險要車程,山區(qū)的路又險陡,冬天的寒風更是錐心刺骨,很難想象這樣一位老人在這樣一條路上無論刮風下雨、深夜黎明,4年多來來來往往數(shù)百趟,期間不知他摔過多少跤。正如康萬江自己說的,要不是因為康氏家族的事情,半輩子也不會從湖北來鳳走到湖南龍山一回。
2016年清明節(jié),武陵康氏文化研究會舉行宗祠奠基典禮??等f江所在的綠水支系聯(lián)誼會雖然是最貧困的支系,但是在他的號召帶動下,綠水聯(lián)誼會最早把贊助款收齊上交。典禮前一天晚上聽說布置會場還缺少一些竹子,康萬江覺得這個典禮代表了武陵康氏的形象,一定要辦得不留遺憾!因此,在清明時節(jié),乍暖還寒,細雨纏綿的情況下,他一個人半夜冒著濕漉漉的雨到自己的山林里砍竹子,第二天凌晨4點多開車送到了典禮現(xiàn)場。等到白天,典禮正式開始,雨也沒有停歇的意思,康萬江顧不得自己一晚上沒休息的疲勞,又主動在主席臺上幫助撐起遮雨的簾子,因此也留下了康萬江這張為族人撐傘的照片(下圖)。
武陵康氏文化研究會康習久會長回憶說,康萬江是真正的不忘初心,自帶干糧干革命。因為研究會沒有經費,要把家族團結在一起,只能自己掏腰包,因此一些族人慢慢地就不太愿意參與這些事務,但是康萬江自2011年接觸康氏文化研究會以來,10年如一日,始終不忘初心,從來不計個人得失。2020年,當他聽說湖南永順、桑植和重慶酉陽、黔江等地也有我們這一支系的康氏族人時,就跟隨康習久會長一起爬山涉水、沿路打聽,三位老人不會開車,輾轉在茫茫大山中,打便車、討水喝,受盡了白眼,前前后后在外面幾天幾夜。最后功夫不負有心人,2020年底,武陵康氏文化研究會成功在重慶酉陽和湖南桑植、永順古丈成立了三個聯(lián)誼會。2020年農歷臘月二十二的年底總結會上,康萬江鄭重表示,武陵康氏宗祠已經竣工,下一步就是要響應全國康氏文化研究會的號召,齊心奔向下一個目標,為古衛(wèi)國康氏文化苑建設作出貢獻,過完年就再去黔江,一定要把黔江的宗親也團結起來,一起努力,一起參與古衛(wèi)國康氏文化苑建設。這也成了康萬江未了的遺愿。
3月6日,武陵康氏文化研究會為康萬江隆重舉行了追悼會,康習久會長在追悼會上淚如雨下,誰也不曾想萬江七旬高齡,本應頤養(yǎng)天年的年齡,最終倒在了奔波族務的路途上,為家族事業(yè)流干了最后一滴血。武陵康氏文化研究會為表達哀思,送上了一副挽聯(lián):
綠水含悲,試看為國犧牲者眾,為族犧牲者稀,首當康門烈士;
武陵流芳,且思今日功德兮隱,他年功德兮昭,永作護祠神仙。
為了表彰萬江宗親一心一意為族務的奉獻精神,武陵康氏文化研究會決定,2021年清明節(jié)舉行議贈康萬江“護祠靈佑公”儀式。以銘記他不忘初心,十年如一日一心撲在族務上,為家族事業(yè)奉獻一切的高風亮節(jié)。武陵康氏人相信,他已經化作家族的守護神,繼續(xù)為護佑康氏家族興旺發(fā)達而貢獻力量。
(武陵康氏文化研究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