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天,穿行13個省,行程10000多公里!康勇69歲,李小軍65歲,這兩位普通的石家莊人,前不久完成了一次絕不普通的行走——自駕車重走長征路。他們說:“這是兩個黨員,也是兩個老兵,向建黨100周年獻上的一份特殊禮物?!?/span>
■康勇(左)、李小軍合影。(圖片由康勇、李小軍提供)
康勇是石家莊市城市建設(shè)開發(fā)總公司退休干部,李小軍是河北《老人世界》雜志社退休干部。兩人有很多相似之處——都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父親都是祖籍河北保定的老八路,都曾當過兵,上世紀70年代入黨,熱愛攝影且偏愛紅色題材,更重要的是都有紅色情結(jié)。
“我們這代人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從小受環(huán)境還有父輩影響,少年時就對紅軍長征的英雄壯舉特別崇拜?!笨涤抡f,上世紀90年代初因為攝影與李小軍相識,脾氣相投的兩人很快成為好友,當時他們約定,有朝一日重走長征路。
退休后兩人開始有計劃的逐夢之旅:2018年李小軍和同學首次踏上長征路,2019年康勇和李小軍赴河西走廊重走西路軍浴血之路。“去年我和康哥計劃走紅25軍長征路,不巧他膝蓋出了問題,我就自己去了。”李小軍說,這幾次行走他們意猶未盡,決心完完整整地將紅一方面軍的長征路再走一遍,去年10月起他們進行了各方面的準備。
通讀王樹增的《長征》、索爾茲伯里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陸平的《再生之獄——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長征》等相關(guān)資料,摘錄其中要點打印了本“長征索引”;利用地圖和網(wǎng)絡(luò)弄清中央紅軍一路上重要紅色地標的具體方位,做出每一天行程的出行表;還要安頓好家事……
今年4月20日清晨,康勇、李小軍駕車上高速,一路向江西進發(fā)。選擇這個日子沒啥特別,他們只想盡快出發(fā),爭取在今年七一前完成全部行走?!敖衲晔墙h100周年,也讓我們的重走長征路有了特別的意義。這是我們的圓夢之旅,更是兩個入黨數(shù)十年的黨員的一次追尋之旅。我們想探尋一種精神,一種變不可能為可能的偉大精神?!?/span>
震撼:紅軍戰(zhàn)士雕像前兩個大男人掉了淚
一個半月里,追隨著中央紅軍當年的腳步:江西于都,廣西灌陽、興安,貴州婁山關(guān)、遵義、習水,四川石棉安順場、瀘定橋、夾金山……康勇和李小軍走進了一段段或悲壯、或堅韌、或昂揚的紅色傳奇——紅34師六千將士舍生取義,師長陳樹湘被敵人抓住后斷腸明志;瀘定橋22位勇士前仆后繼,面對的是橋上僅剩的十三條鐵索和敵人交織的火力……那些曾經(jīng)聽過的、讀過的故事就這樣一幕幕真切地在他們眼前展現(xiàn)。
5月23日12時,兩人驅(qū)車來到夾金山埡口,這里也是紅軍長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埡口海拔4100多米,當天漫天大霧,風刮著雨點貼著地皮橫飛。由于海拔高,人的呼吸變急促,即便早已備好衣物,在車外呆上一陣兒還是會冷。而1935年6月,剛渡過大渡河的中央紅軍只在蘆山做了些許休整,便踏上了翻越夾金山的征程,大多數(shù)戰(zhàn)士穿著單衣,只有少量的酒和辣椒供他們驅(qū)寒……在埡口兩個人沉默了許久,耳畔呼嘯的風雨、腳下蒼茫的云海,似乎都在訴說著當年紅軍戰(zhàn)士們?nèi)绾我泽@人的毅力,在絕境中闖出一條血路。
5月27日,在四川若爾蓋縣班佑鄉(xiāng)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班佑烈士紀念碑和“勝利曙光”雕塑前,兩個大男人掉了淚。86年前這一帶曾發(fā)生悲壯一幕:1935年8月,紅軍長征穿越草地來到班佑,有700多名紅軍戰(zhàn)士背靠背坐著犧牲了。時任紅三軍11團政委的王平將軍后來回憶說:“他們帶走的是傷病和饑餓,留下的卻是曙光和勝利……”就在紀念碑前,康勇和李小軍鞠了三個躬。
“哪怕聽了再多的故事,讀了再多的資料,只有親身到了實地,我們才發(fā)現(xiàn),還有更多無法還原的悲壯卓絕是今人難以想象的?!笨涤潞屠钚≤娬f,重走長征路他們一次次被那些有名或者無名的先烈所震撼,“我們不是愛流淚的人,是真的忍不住。那些流血犧牲的英雄,原本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的浴血奮戰(zhàn),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面對他們我們還能怎么表達?只有鞠躬再鞠躬?!?/span>
曲折:用3天尋覓紅軍渡江的8個渡口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边h征有多難,只有真的走過才知道。高寒缺氧、路途疲憊,對于已不年輕的康勇和李小軍來說,都是考驗。這些兩人都有思想準備,對于他們最具挑戰(zhàn)性的還是將當年的重要紅色地標一一找齊。地名變遷、方言難懂等,都加大了尋找的難度。
1934年10月,8.6萬余中央紅軍將士從于都縣東門等8個渡口,渡過貢江,踏上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僅尋找這些渡口的準確位置,康勇他們一路走一路打聽,用了整整3天;紅軍在江西信豐突破敵人封鎖線西渡桃江,為了找到當年紅軍渡河的幾個渡口,他們又用了兩三天;在金沙江畔兩人尋找當年紅軍渡江地點,山道難行,開車跑了一個多小時才走了12公里,事后李小軍笑說這創(chuàng)造了他個人開車的最慢紀錄。
“出發(fā)前我們將中央紅軍長征的重大事件發(fā)生地、重要戰(zhàn)斗發(fā)生地等專門列表,每到一地就打個對勾。這次重走長征路,我們基本忠實于當年中央紅軍的足跡,這樣才能把他們長征的完整歷程串起來。”兩人說,這也是為了真切全面地體會那段被稱作“人類精神豐碑”的偉大征途,切身感知先輩們的無畏與信念。
心愿:希望與家鄉(xiāng)人分享重走心得
6月3日,康勇和李小軍驅(qū)車回到石家莊,看著眼前熟悉的街景,重走長征路上的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就在那一瞬間,他們想探尋的那種變不可能為可能的偉大精神仿佛也有了答案——偉大的奇跡源自信仰的力量。
如今,昔日的紅土地已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而且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重溫紅色歷史感悟紅色精神,一路上他們看到前往紀念館、紀念碑等憑吊紀念的人絡(luò)繹不絕,“還遇到許多以各種方式重走長征路的人,有保定的、南京的、青島的、廣東的和東北的。其中有兩位廣東的女士,都已年過七旬。跟他們相逢,也令我們備感鼓舞?!?/span>
這些天康勇和李小軍有點忙,兩人都在琢磨如何將自己的重走心得與家鄉(xiāng)人分享。一路上他們有意識地拍了大量的小視頻和照片,熟人都知道他倆的攝影水平,康勇現(xiàn)為河北省攝影攝像研究學會副會長,曾獲“省會攝影十佳”稱號。李小軍多幅作品在全國、省、市各類攝影大賽獲獎,其作品還曾在美國、日本等展出。
“我們現(xiàn)在主要是跟朋友、家人分享,希望有機會能將這段經(jīng)歷傳遞給更多的人。”他們說,一旦有單位、企業(yè)需要,他們愿意無償提供相關(guān)資料,只希望今人“不要忘了來時的路,不能忘了遠去的人”。
兩人的紅色行走計劃還會繼續(xù)??涤抡f:“只要身體許可,我還會走下去。也希望由此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今天來之不易,要珍惜幸福生活,更要發(fā)揚光大先烈們的精神氣概。”李小軍說:“兩次重走長征路對我是精神洗禮,我為此自豪。將來有了孫子,我還會帶著他再走長征路,不是我拉著他走,就是他拉著我走。”
(作者:黃鎣 本文原載《燕趙晚報》2021年6月13日,由河北宗親康新明推薦,轉(zhuǎn)載時僅將題目做了改動,在此特向作者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