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是我國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何為姓氏?姓起源于女系,氏起于男系。姓是氏的衍生,且姓源浩繁、龐雜,既有一姓多源(同姓不同宗),也有同源不同姓,還有少數(shù)特殊的姓。中華民族每個公民都有自己的姓氏和祖先。而自己的姓氏則是對先祖的繼承。
既然姓氏浩繁,那從古至今中國人到底有多少姓呢?
北宋時期編著的《百家姓》記錄了438個姓,明代時期編寫的《千家姓》記錄了1968個姓,近代編寫的《中華姓氏大辭典》記載了我國56個民族近11969個姓。而據(jù)2007年7月1日的《華西都市報》報道,當今中國姓氏總數(shù)已接近2萬。
人的姓氏根源是客觀存在的。姓能代名,但名不能代姓。在與陌生人交談時,首先就是詢問對方的姓氏,當?shù)弥獙Ψ降男帐虾?,就能稱呼對方,而同樣,對方也能知道你是在和他交談,能馬上作出回應。這樣,就能使雙方溝通變得更容易。而多年僑居海外的華僑同胞,也都能根據(jù)自己的姓氏尋根問祖。
俗話說:親交三代,族有萬年。當你外出或在本地辦事時,如遇到同姓人,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對方一般會為你提供方便。在討論問題時,同姓氏間更容易交流,有時能把不同的聲音和意見通融變通后達成共識、實現(xiàn)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