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康國大首領康艷典率部東來。
敦煌寫本s.367《沙州伊州地志》記:
石城鎮(zhèn),本漢樓蘭國。隋置鄯善鎮(zhèn),隋亂,其城遂廢。貞觀中,康國大首領康艷典東來,居此城,胡人隨之,因成聚落,亦曰典合城。上元二年(675)改為石城鎮(zhèn),隸沙州。
新城,東去石城鎮(zhèn)二百卅里。康艷典之居鄯善,先修此城,因名新城,漢為弩之城。
蒲桃城,南去石城鎮(zhèn)四里??灯G典所筑,種蒲桃于此城中,因號蒲桃城。
薩毗城,西北去石城鎮(zhèn)四百八十里。康艷典所筑。其城近薩毗澤。
又,p2005《沙州圖經》卷第三“廿祥瑞”下,有“蒲昌海五色”條:
右大周天授二年(691)臘月,得石城鎮(zhèn)將康拂耽延弟地舍拔狀稱,其蒲昌海舊來濁黑混雜,自從八月已來,水清徹底,其水五色。
由此可知,貞觀年間(627-649)康艷典率部落在今新疆若羌一帶(若羌,唐初此地名鄯善,上元二年改為石城鎮(zhèn)。)先后筑城4座,分別為石城鎮(zhèn)、新城、蒲桃城、薩毗城。從貞觀初到武周天授二年(691),康艷典和康拂耽延相繼由唐朝任命為石城鎮(zhèn)將或鎮(zhèn)使。
3,唐西州時期(640—792年)。
高昌,唐屬西州。這個時期的康氏資料也很多。由于康氏善于經商和崇尚軍功,故分別舉例說明之。
⑴吐魯番出土的《唐垂拱元年(685)康義羅施等請過所案卷》。記錄了來自粟特的商團在西州申請過所的情況,這些商胡“從西來,欲向東興易”,并說到“請將家口入京”。此案卷由4段綴合而成,其中第4段記有請過所的保人、隨行親屬、作人、奴婢、牲畜以及保白,內容如下:
1 前庭府、伊百姓康阿了(后缺)
2 保人伊州百姓史保年卌(后缺)
3 保人庭州百姓韓小光年卌(后缺)
4 保人焉耆人曹不那遮年(后缺)
5 保人高昌縣史康師年卅五(后缺)
6 康尾義羅施 年卅 作人曹伏磨(后缺)
7 婢可婢支 驢三頭 馬一匹(后缺)
8 吐火羅拂延 年卅 奴突蜜(后缺)
9 奴割邏吉 驢三頭 (后缺)
10 吐火羅磨色多 (后缺)
11 奴莫賀咄(后缺)
12 婢頡‖婢‖(后缺)
13 駞二頭 驢五‖頭‖(后缺)
14 何胡數刺 作人曹延那(后缺)
15 驢三頭
16 康紇槎 男射鼻 男浮你了
17 作人曹野那 作人安莫延 康(后缺)
18 婢桃葉 驢一十二頭
19 阿了辯:被問得上件人等牒稱,請(后缺)
20 家口入京,其人等不是壓良(后缺)
21 冒名假代等色以不者?謹審:但了(后缺)
22 不是壓良、假代等色,若后不口
23 求受依法罪,被問依實。謹口。
24 垂拱元年四月日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