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侯簋的銘文有多種版本:
1.李學(xué)勤:清華簡《系年》及有關(guān)古史問題,銘文4行24字(依原行款)王來伐商邑,誕命康侯鄙于衛(wèi) 司徒鄙,作厥考彝。
2.淇河晨報:“王來伐商邑,誕命康侯鄙于衛(wèi),沬司徒□□鄙,作厥考尊彝。□□”。
3.丁進(jìn):青銅器銘文與個人寫作傳統(tǒng)
王來伐商邑,遂令康侯鄙于衛(wèi),沫司徒疑眔鄙,作厥考尊彝(P68)。
4.司徒簋
5.百度百科康侯簋
我對康侯簋銘文的淺顯理解為:一是‘王’伐商邑后,封康叔于衛(wèi);鑄康侯簋的人為‘沫司徒’或‘涾司徒’。關(guān)于這個‘王’,是伐紂的武王,還是評定三監(jiān)之亂的假周成王之命的周公旦呢,我認(rèn)為可能指的是后者;‘沫司徒’或‘涾司徒’可能為康叔之子‘康伯’,按著中國人古今都把過世的父親稱作‘考’的稱謂,只有康伯才有權(quán)稱康叔為‘考’,也只有康伯才有權(quán)‘作厥考尊彝’。康叔的官銜是周成王時的‘司寇’,康伯為周康王時的‘大夫’,官銜可能就是司徒,也就是說一個康侯簋牽涉兩個歷史人物即康叔和康伯??岛铙某鐾烈饬x在于‘出土實物’與文獻(xiàn)《史記》,清華簡的“系年”三者互相認(rèn)證??凳遄鳛闅v史人物是真實的;武王伐紂、成王評定三監(jiān)之亂,康叔由‘康’徙封于的歷史事件是真實的。
據(jù)‘傳說’康侯簋出土于辛村,說康叔的墓可能在辛村沒什么不妥,如果‘足證’康叔的墓在辛村恐怕就把話說過了頭。其一,康侯簋的出土地點、年代都有不確定性;其二,只就康侯簋而論,此簋的銘文牽涉兩個人,它的出土請問如何界定是康叔或還是康伯的墓呢?按著我的理解如果說康侯鼎、康侯簋同出土一個墓室,說明康伯是專門為康叔而鑄的陪葬品,定為康叔墓才有可能。史學(xué)界看重的是康侯簋銘文記錄了康叔由‘康’徙封于衛(wèi)的歷史事件的過程。所以,也就沒有人過分的關(guān)注康侯簋的出土地點和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