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康厝林族史如何?
康厝林族史,確實難知。因五山各自逃離后,多遠離康厝林而隱居,而作為逃難者,此事又難于啟齒,故在各地的譜籍中,本就難看到,再因歷遭兵焚而更無據可考。今除龍溪安山以外,其余四山,根本無法考證。而臨近康厝林一帶的安山族人,自然能得其附近傳說而略知一二。但因族譜散佚,無據可考。單靠當地傳說,各說不一,加上時代已久,傳說難免加減。
有的傳說:康厝林一世祖死后葬于現角美鎮(zhèn)洪岱村東坂社的后山上。風水不錯,其地理稱曰“雷打墓。”從此康家興旺發(fā)達,很快就發(fā)展為十八社<肯定沒這么快,會不會是18戶而說成了18社?編者按>,并且三里五進士;
有的傳說:當時的康厝林社有七文八武,族氣相當顯耀;
有的傳說:當時的康厝林、人丁相當興旺、建有祠堂、紅代公廟、還中過父子進士;并在祠堂前豎旗桿等等;
也有的傳說:當時朝廷官員到此,文官要下轎,武官要下馬,其族氣顯耀、聞名整個角美一帶。
而對于因何遭兵焚,說是“當時有一巡按大人帶著御林軍,路過康厝林,與村民發(fā)生“口角”,村民打死御林軍,巡按大人死里逃生,狀告朝廷,派兵圍剿,村民四散逃亡,而幸存五山:即今同安豪山、南安崧山、永春鳳山、莆田礪山、龍海安山、五山------。”
所有這些,都是安山一帶的傳說,而并無留任何史據可依。但有一點可以說明,在每一個傳說中,都肯定了當時的康厝林社,是一個人丁興旺,經濟發(fā)達,族氣相當顯耀的官貴之第。但從另一方面推理:也有可能就是因為當時的族勢興旺和族氣顯耀,才會打死御林軍而罹此家災。這種遭遇,在古代的許多氏族譜載中都有類似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