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人成精品免费视频|欧美日韩午夜一区二区|国产精品第一页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大哥的女人中文字幕完整版|日韩一级 片内射中文小说|午夜福利18禁国产无码日韩|精品国产51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欄目導(dǎo)航

聯(lián)系我們

康氏文化研究會

地址:河南省南陽市長江路779號
電話:0377-63117878
郵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清代合河康氏子弟成才之路(一)

瀏覽: 次 日期:2014-11-12

    康氏作為天潢貴胄,有著良好的家教傳統(tǒng)。各支系都尊師重教,注重家族子弟道德學(xué)問的養(yǎng)成,因為門戶是靠人才支撐的。清代合河(今山西興縣)康氏就是其杰出代表,對此亦特別重視,他們在對子弟的教育上和清代的文化建設(shè)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們在子弟養(yǎng)成教育中的很多獨特的做法,對我們當下進行子女教育,仍有啟示和借鑒意義。

合河康氏在子弟培養(yǎng)中第一個獨特的地方,就是苦心孤旨地為家中子弟編寫一部童蒙教育的自用教材,事在家族由陜遷晉后的第十三代。據(jù)康基田《茂園自撰年譜》(以下簡稱《年譜》),合河康氏本居陜西清源縣,相傳為明武功康對山(大明狀元康海)先生分支,遷晉十三世時,家族在科舉入仕上漸入鼎盛,康基田、康基淵兄弟二人先后舉進士,而且兄弟二人的成功,也不是突然爆發(fā)的?;铩⒒鶞Y公前四世祖,皆為邑庠生。二人科舉求仕的成功,成了他們重教的新動力。在讀書的過程中,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童蒙教育的階段,康基淵公對此應(yīng)該是很熟悉的。可能他對傳統(tǒng)的童蒙教材不滿意,或者要編一本自己的教材作傳統(tǒng)童蒙教材的補充,或者他有自己的教育藍圖,促使他下大功夫編寫家塾子弟自用教材,這種做法在古代對家族子弟的教育中是很少見的。因為古代家塾中由族賢充任塾師很常見,但所用教材一般都是取自前代的。如顏之推的《顏氏家訓(xùn)》,從書名上就可以看出他是為教育自己的子弟撰寫的,但這部書既不是識字的書,也超越了童蒙教育的范圍,它所講的內(nèi)容大多關(guān)乎子弟的道德養(yǎng)成。從班固《漢書·藝文志》中可以了解到,漢代“小學(xué)”教材已經(jīng)很豐富,但它們偏重在語言文字方面。由于語言文字知識是通經(jīng)書的鎖鑰,《四庫全書》分類時把它們附在了經(jīng)書的后面。中國向來重視童蒙教育,兩漢之后,相應(yīng)的童蒙讀物也就特別多,到清代時,中國歷史上積累下來的兒童啟蒙讀物已經(jīng)是汗牛充棟,如《三倉》、《顏氏家訓(xùn)》、《干祿字書》、《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guī)》、《四言雜字》、《六言雜字》、《訓(xùn)蒙詩》、《神童詩》、《千家詩》、《聲律啟蒙》、《養(yǎng)蒙針度》、《文字蒙求》、《幼學(xué)故事瓊林》、《小學(xué)紺珠》、《龍文鞭影》、《童蒙養(yǎng)正》、《名賢集》等。雖然缺乏相應(yīng)的史料記載,但從情理上判斷,合河康姓子弟,對這些東西會有涉及,但康基淵為了家族子弟更好地應(yīng)對科舉考試,還是耗費極大的精力,編纂了自己家塾的教材—《家塾蒙求》?!都役用汕蟆饭参寰恚痔?、地、人、物四部分,每條詞語能給出義界的都給出義界,不能給出義界的也要采用其他方法解釋清楚。在解釋時采用了多種訓(xùn)詁方法。引證時多用古籍中的原句,行文嚴謹而又精粹?!都役用汕蟆泛芟褚徊績?nèi)容豐富的小型百科全書。從編纂指導(dǎo)思想上看,除宣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注重受教子弟的道德養(yǎng)成外,還志在博物,使受教子弟眼界寬大,以便更好地應(yīng)對將來的科舉考試?!都役用汕蟆泛芏嗟胤轿淖稚願W,非一般蒙童可以理解,也可以證明作者是注目于長遠而非眼前的。

    康基田成名后有“題南京尊經(jīng)書院”聯(lián):立德立言立功士先立志 ,    有猷有為有守學(xué)必有師。合河康家以儒業(yè)起家,清代為盛族。朱彭壽《舊典備征·累代科甲》卷一記合河康家科甲之盛,其仕途最著者有康基田(字仲耕,號茂園)、康基淵(字靜溪)、康紹鏞等??祷鶞Y更是能躬身實踐,嚴于家教,所育五子,有兩個進士,三個舉人。其子紹鏞更是一代名臣,且在文化建設(shè)上做出了巨大貢獻。

上面我們已讓大家初步看到,合河康氏在辦家塾培養(yǎng)子弟上,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前面我們已提到,合河康氏家塾于傳統(tǒng)的教材之外,編有自己的教材,而且教材質(zhì)量高,目標的指向性非常明確。再者,家中除購買各種書籍外,還自己刊刻了大量書籍,藏書豐富,使子弟能博覽群書,開闊視野。還有最重要的一方面,合河康氏為使子孫學(xué)有所成,注重延攬名師。除族中賢達親自教授外,在家族生存條件有相當改進后,還不惜重金,遍求名師。從《年譜》記載中可知,始祖登有公由清源遷于山西太原府之興縣,九世之后,自基田公高祖映潔公始,曾祖虞風(fēng)公、祖眾之公、父還齋公,四代皆為邑庠生,讀書求學(xué),已有相當成就,從此,家族由亦耕亦讀變?yōu)槭棺拥芤恍淖呱献x書求仕的道路?!赌曜V》曰:“先考還齋公,幼開敏,為文章,操筆立就。年十七,補博士弟子員。家貧無擔(dān)石儲,然喜購經(jīng)史;教子弟讀書,悉口授無所遺。嘗曰:‘吾不能治生產(chǎn),然生產(chǎn)有時而盡,吾以墳籍貽子孫,其為田宅也多矣。’”可見,家傳由耕轉(zhuǎn)讀的傾向已相當明顯。家族中一些飽學(xué)之士,也肯屈身家教,傾心投入對子弟的教育。如基田七歲入家塾,十一歲時,由他的從伯父親自教授?!赌曜V》曰:“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戊午,十一歲,受業(yè)于從伯父子丹先生,得聞主靜之學(xué)。先生諱忱,康熙戊戌進士,由詞垣改部曹,出守黃州。以清介忤上官,劾歸。著有《友霞詩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朱保炯、謝沛霖編《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以下簡稱《索引》):“忱,山西興縣,清康熙五十七年三甲第十四名。”一位做過知州的進士,肯俯下身子教授一個十一歲的蒙童,不能不說是這個蒙童的幸運,也顯示出族人長遠的眼光?;锸臍q時補博士弟子員,始通經(jīng)義。十五歲,受業(yè)于孫嘉淦?!赌曜V》曰:“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壬戌,十五歲。時同里孫文定公嘉淦休于家,往請業(yè)焉。公有知人之鑒,常語人曰:‘康氏子氣宇非凡,他日必出人頭地。’所以題拂而揚詡之者,無所不至。”《東疆學(xué)刊》2007年第3期載北京師范大學(xué)博士后付瓊的文章《李兆洛與合河康氏刻書事跡考》,稱“康氏兄弟受學(xué)于當時乞休在家的清代名臣孫嘉淦,學(xué)業(yè)大進。”說明是康基田康基淵二人同受業(yè)于孫嘉淦。兄弟二人一同受業(yè),應(yīng)該可信,因為弟弟康基淵才智不遜乃兄,后來康基淵比康基田早兩科中進士,就是明證。孫嘉淦亦是山西興縣人,出身貧苦,康熙五十二(公元1713年)年進士。歷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康乾之世以直言敢諫著稱的名臣,歷任國子司業(yè)、國子祭酒、學(xué)政、鹽務(wù)、河工等要職,累官至太子少保、工部尚書、刑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xué)士。前人評價說:“嘉淦初為直臣,其后出將入相,功業(yè)赫奕,而學(xué)問文章亦高。”孫嘉淦著述很多,因與本內(nèi)容無關(guān),這里不一一列舉。孫在國子司業(yè)、國子祭酒任上,曾撰寫《成均講義》,親自給太學(xué)生授課,其教育生徒的經(jīng)驗,非一般儒師可比。這樣一位名聲功業(yè)顯赫的三朝元老,竟然肯親自為兄弟二人授業(yè),并多方褒揚獎掖,真是興縣康氏的幸事。后康基田、康基淵能考中進士,并在仕途上飛黃騰達,在文化建設(shè)上多所建樹,與他們青少年時迭遇名師有很大關(guān)系?;锕v達后,對子侄的教育更加重視??导胰值苤?,老大康基命、老三康基淵皆先于基田公而逝,基田公將嫂夫人延氏迎進衙署奉養(yǎng),康基淵的遺孀及兒女亦由基田公照料。據(jù)《年譜》:“乾隆四十七年夏,靜溪(康基淵)柩及眷屬返自西江,因無家可歸,為購十數(shù)椽于河內(nèi)之中道村以待······撫安弟妻及諸侄于新居······后又購屋于太史莊,令居之,延四明黃孝廉定文課諸侄讀。”

基田公亦長期將家塾設(shè)在衙署之內(nèi),督勵子孫讀書上進。據(jù)《年譜》載,基淵公育有五子,其辭世時,四子紹鏞年方11歲,其余四子年紀都不大,五子除基淵公給他們打下的基礎(chǔ)外,亦賴基田公所造就。后五子皆成功名。長子康儀鈞,乾隆三十三年戊子舉人,官至內(nèi)閣中書。次子康綸鈞,乾隆五十二年丁未進士,曾任吏部郎中、鴻臚寺少卿、通正使司參議、翰林院編修、陜甘學(xué)政。三子康文鐸,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庚申舉人。四子康紹鏞,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己未進士,歷官兵部主事、鴻臚寺少卿、通政司參議、大理寺少卿、安徽巡撫、廣東巡撫、廣西巡撫、光祿寺卿。五子康維錦,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庚午舉人,署信陽州場大使?;鶞Y公五子,成就在基田公二子兆奎、兆臺之上,基田公無私造就之功,浸透了兄弟間的手足親情。

前面已提到,基田公長兄基命,先基田公卒?;谑罆r,為了讓二位弟弟一心向?qū)W,自己承擔(dān)了全部家庭生活重擔(dān),甚至親為傭保,為兩個弟弟賺取生活和讀書費用?;蛉搜邮?,也日夜紡績,以補家用。基命公卒后,基田公不忘兄長恩德,贍養(yǎng)遺孀,教育基命公兒孫。后基命次孫康濘果中進士。《年譜》:“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乙丑······侄孫濘捷禮闈,以知縣歸班選,靖軒兄次孫也。”據(jù)《索引》:“康濘,山西興縣,清嘉慶十年三甲第66名進士。”由上所述可以看出,基田公在教育兄長基命公、弟弟基淵公兒孫科舉求仕上所耗費的巨大心血,真可謂無愧于天地間矣!

據(jù)《年譜》載:“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壬申,八十五歲,······親授同孫(綸鈞第三子同治)業(yè),延師督課之”,康基田此時已是衰朽之年,還要親自為孫子授業(yè),可見他對子孫教育的重視到了何種程度。嘉慶十八年,皇帝在恩準其致仕就養(yǎng)的詔書中稱其為“儒林人瑞”,可看成是對他一生讀書向?qū)W的精神的總結(jié)。這種讀書重教傳統(tǒng),完全被子孫后代所繼承。其中最有成就的當屬康紹鏞??到B鏞的學(xué)問,除康基田、康基淵親授外,他還受學(xué)于清代古文家泰斗、桐城派領(lǐng)袖姚鼐。據(jù)康紹鏞《古文辭類纂后序》:“余撫粵之明年,子兆奎師陽湖李君兆洛申耆來,語及桐城姚姬傳先生《古文辭類纂》一書。在其家,余嘗受學(xué)于先生。凡語弟子,未嘗不以此書。蓋先生之于是,亦勤矣。顧未有刻,因發(fā)書取其本,校付梓人,序其后曰:先生博通墳籍,學(xué)達今古,尤善文章,然銘之必求其人,言之必附于道,生平未嘗茍作也。以乾隆二十八(公元1763年)年入翰林,散館改刑部,歷官郎中,典試山東湖南。當國家平治之際,而已無言責(zé)于廷臣,集議嘗引大體,無所附麗。于文襄公方招致文學(xué)之士,欲得先生出其門下,先生不應(yīng),謝病歸······歸后數(shù)年,客揚州。有少年從周古文法者,于是集次秦漢以來至方望溪劉淳峰之作,類而注之,總700篇74卷。先生之著述多矣,何為勤于是哉?”姚鼐何以樂于做康紹鏞的業(yè)師?康紹鏞何以能在姚鼐門下受業(yè)?應(yīng)該說憑的完全是康家和姚鼐的私誼。姚鼐是康紹鏞父康基淵的同年,又是其伯父康基田的摯友,若有所請托,當?shù)迷手Z。再者,得青年才俊出己門下,也是古代很多做學(xué)問的人的愿望??到B鏞能在姚鼐門下受業(yè),對增進學(xué)問和見識,當然有極大的益處,這也是他后來為康氏家塾尋找塾師時要尋找大名士的根本原因。